原文請看自由時報:
一、中國人投資6百萬元台幣,來台設立小型商店。
二、一間中資商店可移民3名中國人,享有健保。
三、4年後,3名中國人可取得台灣國民身份證(應為長期居留權,非取得身分證),享有投票權、被選舉權、及服公職的資格。其中國配偶及直系血親可來台灣依親(移民)。平均一個中國人可以有5個家人來台依親。
四、1家商店4年間有18名中國人移民台灣(3×6=18)。
五、中國人只要投資 6千億台幣,就可移民180萬人來台。
六、輕輕鬆鬆,有180萬中國人在台灣,下一步以民主多數決文明方式,合法統治台灣。
七、將有充分的國際理法證明,中國人經由台人沉默退縮,台人下一代成為中國公民。
大陸國務院參事、世行前副行長林毅夫昨在北京公開倡議,中國應該加入TPP(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),同時,美國與泛太平洋國家也應積極歡迎中國加入。林毅夫強調,中國多是這些參與TPP談判的泛太平洋國家最大貿易夥伴,沒有中國加入,未來TPP勢將殘缺不全。
中方近年對美方主導的TPP談判,基本立場持開放態度,或強調TPP等貿易協定不應排除發展中國家,但始終未明確表態是否加入。兼任大陸國務院參事的林毅夫,昨在北京「台灣會館」出席《甲午戰爭與近代中國》學術報告會,答復與會者時,發表前述倡議,備受矚目。
林毅夫強調,TPP是在WTO杜哈回合沒進展後的產物,中國應加入TPP主要原因是:現行WTO貿易規則都由已開發國家主導制定,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貿易國、第二大經濟體,2020年還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,因此,中國應爭取參與制定新貿易規制的任何機會。
此外,自認是「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」的林毅夫,對台灣經濟低迷,發展機遇流失的趨向,備感關注。他說,台灣曾是亞洲經濟「奇蹟」之一,1975年至1995年平均增長更維持8.3%的了不起成績。大陸經濟富強可為台灣提供巨大機會,希望台灣能看到機遇,掌握機遇。
林毅夫說,90年代初,台灣經濟本來排在韓國前面,但近年逐漸下滑,已被超越,主要是經濟受政治干預所致,包括戒急用忍、南進政策;馬英九上台後,兩岸簽署ECFA原提供快速增長平台,但服貿協議迄未生效,原可利用大陸龐大市場的機遇與動力,都未發揮效用。
儘管金融危機仍未解,但林毅夫是中國經濟學界著名的「保8派」,他昨天仍樂觀重申近來的預測,即中國經濟未來20年仍可保有年均8%的增長。他說,攸關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因素很多,關鍵就在於能發揮多大的「後發優勢」。